
这一个多月,给外贸人最宝贵的经验就是,不能依赖美国市场,其他市场也要做。图为宁波港口。视觉中国/图
2025年5月10日至11日,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。5月12日,双方发布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(以下简称“声明”)。
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,双方达成重要共识。美方取消共计91%的加征关税,中方相应取消了91%的反制关税。对34%的“对等关税”,美方将其中24%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,保留了剩余10%的关税。中方也暂停实施24%的反制关税,将剩余10%的关税予以保留。
5月12日下午,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介绍,双方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,认识到可持续的、长期的、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,本着相互开放、持续沟通、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,继续推进相关工作。
声明发布后,5月12日,股市全天高开高走。截至收盘,沪指涨0.82%,深成指涨1.72%,创业板指涨2.63%。纳指、标普指数均创3月3日以来收盘新高,美股道指涨超1000点。
声明也让一度焦虑的外贸行业得到了喘息。
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几位主要做美国市场的从业者提到,已接到了美国客户可以出货的确认,终于可以开始忙了。但他们也非常警惕,“其他市场也要去做,得多几条腿走路”。
应声而动“政策出来了吗?怎么退?啥时候退?”5月13日,从事国际货运代理的昌海接到了客户电话。
昌海解释,4月11日以来,他们和客户约定:关税每上涨10%,运费单价跟着上涨0.5元/kg。如果关税战结束,关税每降10%,也会按照0.5元/kg退费。但是现在,还按145%的关税收货。
“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最新关税标准,美国海关暂未出通知,会不会退在途货物的关税,要静候佳音。”
昌海所在的公司大概从2017年开始做国际货运代理,他从业两年多,主要服务亚马逊的电商客户,产品包括服装、家纺、家具类,也做传统出口,都是以出口美国为主。
他观察,过去一个多月的高关税,对于亚马逊这样的跨境电商卖家来说,还是要持续不断地把货补到国外的亚马逊仓库,“一旦货断了,店铺的权重、销量再上去就会比较难,平台会判断店铺已经断货,可能就不会给你流量。谁也说不准接下来关税会怎么走,所以还是得保证货品的持续供应。”
孙飞是家具公司的一名采购商,专做美国市场。越南的约五十家工厂和中国的十几家工厂是公司重要的供应链。
4月2日,特朗普政府“对等关税”政策颁布后,他们暂停了生产,观望了一两天,决定按原计划出货。孙飞说,美国占据了全球1/3的消费市场,甚至更高,作为消费品来说,很难完全放弃。
在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加到125%以后,他们不得不通知位于中国的工厂,停止出货,直到现在。
孙飞解释,对于家具来说,这样的关税远远超过货值。如果继续发货,他们必须要先给美国海关支付关税,才能把货从码头提出来,手里的现金就会所剩无几。
5月12日,中美发布声明,谈判有了超预期的进展,他们才开始商讨陆续恢复中国工厂的出货计划。
过去一个多月,对与外贸相关的工厂、公司、航运来说,确实不容易。
浙江一位做进出口代理的外贸从业者李雯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刚开始大家还挺着急,到4月底开始想办法,有大批量的订单着手转口。
“没想到会谈下来。”李雯雯说,她正协调客户把之前生产的货,赶紧出掉。
生产汽车配件及手动工具的一位外贸商人说,一个多月以来,他们国内的工厂基本停产,只有越南的工厂还在照常出货。本周开始,国内工厂陆续接到了美国客户可以出货的通知。
一位在广东一家跨国物流公司工作的业务员说,公司的美线运输受到重创,可以说“基本没有了”。业务员就把重点放在了开发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欧洲和东南亚这些航线的外贸公司上。
孙飞认为,从结果看,一个月左右有了明确消息,对工厂和贸易商来讲,目前还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36岁的老范两年前到美国做家具的线下分销。在中国有一家工厂,3万平米,还有两百多名员工。但4月2日以来,国内工厂停工放假超过了40天。员工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。
好在他们的库存还可以支持3-4个月,所以前期并不着急。新的关税政策出来后,他们终于可以开工了。
老范说,目前,运费已经在涨价。他收到的物流报价,每个货柜可能要涨2000美金,未来90天,关税暂缓,运费一定会持续上涨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国鼎认为,目前的结果对双方来说都是理性的选择。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互通有无,互惠互利,不存在谁更占便宜的问题。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,后续还有一些具体事项要谈,还是要做好各种预案。
在他看来,关税战中,中国对美出口受到一定影响,而美国由于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口,也面临商品短缺和物价上涨的问题。中国的商品即使不对美出口,也可以采取措施进行消化,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一些产品却无法被别的国家替代。
美国第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.3%,为三年来首次萎缩。消费支出一季度仅增长1.8%,也是自2023年年中以来最小增速。
央视新闻5月1日报道,美国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·塞罗卡表示,受关税影响,他预计接下来一周“抵达洛杉矶的货物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35%”。
塞罗卡表示,许多大型零售商称他们目前的库存大约够六到八周,如果政策不改变,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在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都将“面临艰难的抉择”。
多国谈判搁置孙飞说,他还在等待。目前,中美虽然谈出了结果,但很多国家和美国的谈判还在搁置。
4月16日、5月2日,日本、美国先后进行了两轮谈判。美国对日本设定了24%的“对等关税”税率,虽暂缓90天,日本仍面临10%的基本税率、25%的汽车关税和钢铝制品关税。
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第二次谈判后表示,两国立场存在分歧,尚未找到共识。5月3日,美国开始对日本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%关税。
韩国也在4月底,和美国进行了高级别贸易磋商,商定争取到7月初达成经贸一揽子协议。韩方表示,但在6月3日韩国总统选举前不会急于推进谈判。
据新华社报道,欧盟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·谢夫乔维奇曾说,美国关税已覆盖欧盟输美商品贸易的70%。在美国对药品、半导体等产品开展进一步调查后,这一比例可能升至97%。“这样的情况不可接受,我们不能坐视不管。”
他表示,在美国给予部分贸易伙伴90天的暂缓期内,欧盟将做好应对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大量关税的准备,并将所有选项都摆在谈判桌上。
目前,美国对欧盟保持着10%的基准关税,对钢铁、铝和汽车另外征收25%的进口关税。
5月6日,加拿大总理卡尼曾与特朗普会面,之后表示,加美贸易谈判“非常复杂”,但白宫会晤取得了“一些进展”。据《参考消息》报道,有记者问特朗普,卡尼有没有可能说服他取消对加拿大的关税,他坚决表示“不可能”。
新华社5月8日消息显示,美英两国达成贸易协议,但细节尚待敲定。
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,每年从英国出口到美国的前10万辆汽车将按照10%的额外关税税率征税,超过部分则按25%的额外关税税率征税。
英国政府当天发表声明说,英国出口至美国钢铝产品的关税将被取消。在一定配额内,英国的农产品出口美国也将实行零关税。英国将把自美国进口的乙醇关税降至零。
对于中美会谈,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5月11日发表声明表示,“非常高兴看到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的积极成果。会谈标志着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,我们希望这预示着美好的未来。在当前全球紧张的局势下,这一进展不仅对中美两国非常重要,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,包括最脆弱的经济体,也至关重要。”
新华社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,此次会谈的举行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积极动向,为后续沟通与谈判奠定了基础。然而,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分歧依然存在,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对于此次会谈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走向,应抱有理性预期。
孙飞说,他们也还在继续观望不同国家最终落地的关税政策,再进行下一步的采购规划。“中国供应链的交付速度及品质,远超其他东南亚国家。”目前,在中国的十几家工厂,也都是负责生产复杂工艺、附加值更高的产品。
即便是在越南生产的产品,很多原材料都要从中国采购。孙飞说,比如家具和衣服用到的面料,从确认样品,在中国工厂完成布料加工,到海运,送到越南的工厂,整个流程需要30-40天。进入越南的工厂组装,到最终出货还需要10-15天。加起来,前后要50天的时间,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下。如果在中国工厂下单,10到15天就可以完成生产。
起订量也有差别。如果是从越南工厂采购,起订量就会比较高,但在中国工厂下单,100件、500件这种小的订单也可以实现。
孙飞说,如果未来中国跟越南之间的关税差额不是很大的话,“我们都可以接受,可能这一部分订单会再继续回到中国去生产。”
李雯雯总结,这一个多月的经历,给外贸人最宝贵的经验就是,不能依赖美国市场,其他市场也要做,比如非洲市场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市场。“我们要多几条腿走路,只有生存下来,才有基础应对危机”。
5月13日,宁波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,1-4月其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.2%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
其中,欧盟市场增长11.6%、东盟增长20.7%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增长14.2%、非洲增长28.1%、中东欧国家增长13.8%,仅有美国是下降0.7%。
一个多月的焦灼让孙飞发现,“对从业者来讲,关税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,不是特别重要,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确切的预期。最怕的是像此前那样的变动,这种不确定性才最影响生意。”